有一种默默守护
(相关资料图)
叫“春节我在岗”当你我阖家团圆的时候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;
当你我在欢度佳节之际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。
他们在平凡的岗位践行着不凡的诺言,他们是千千万万坚守岗位的科技工作者,让我们聆听“这个春节,我在岗!”的故事。
坐落于南海子公园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里,值班的同事们一边讨论着鹿群健康状态,一边享用着热乎乎的春节饺子。
“每逢重大节假日,中心都是领导带班并轮流值班。今年,我们又一起守着麋鹿过年。”中心主任白加德说。
守着麋鹿过年冬季是疫情传染病的高发时节,春节期间正值麋鹿保护的关键阶段。白加德告诉记者,这时候, 雄性麋鹿正在脱角长茸,野性十足,打架过程中刚长出来的茸角极易受伤,甚至断裂导致大出血,需要时刻掌握伤情恢复状况;雌性麋鹿有的正处于孕期, 需要监测是否流产,特别关注整体饮食与膘情。 此外,还要及时清理结冰的道路,保障饲料运输,让麋鹿们能够饱腹过冬。工作人员正在为麋鹿制作饲料
麋鹿苑内,还生活着鸿雁、野鸭、河麂、苍鹭、灰雀、八哥等湿地动物。对麋鹿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记录,也是春节值班期间的重要任务。
中心科普活动主管侯朝炜从大年三十到年初二都在苑内值班,“我在麋鹿苑从事科普教育工作近30年了,春节期间,除了例行的鹿群监测和安保工作外,为游人做一些麋鹿的科普讲解,也是非常有意义的。”
麋鹿小宝的故事“小宝呢,小宝在哪里?”望着远处乌泱泱的鹿群,白加德举起望远镜,下意识地搜寻起麋鹿小宝的身影 。每次观测鹿群,他都会特别留意这只人工养殖长大、最后又成功回归鹿群的麋鹿。 白加德正在观测鹿群“小宝是一个弃子,大约在十年前,我们发现她被母鹿遗弃,便收留抚养起来。放归鹿群的第三年,小宝就怀孕了,至今已为族群生了五只小麋鹿,非常不错。”提及小宝,白加德亲切得就像在谈论自己的孩子。
常年和麋鹿打交道,工作人员和麋鹿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。白加德补充道,“有一次小宝找不见自己的孩子,这时候饲养员正好去给麋鹿送饲料,小宝就用嘴拉着饲养员的衣服,让他帮忙去找孩子,这样的现象发生过好几次。现在,我们还能通过喊小宝的名字,把她从鹿群里叫出来。”
小宝舔舐刚出生的幼崽(白加德供图)
归功于像小宝一样称职的麋鹿妈妈们, 如今,苑内的麋鹿种群数量已达到180多只,今年又新生了40多只小麋鹿。不久前,中心还向浙江临安输送了30多只麋鹿,为麋鹿种群的迁地保护工作做出了贡献。 生物多样性保护,任重而道远麋鹿是湿地的旗舰物种,曾是中国 特有的大型食草动物,并经历了本土灭绝。如今看到的麋鹿,都是重新引进 并繁育起来的。目前,中国的麋鹿数量已达到1.2万只,野外种群数量达到5000只。白加德介绍,麋鹿种群恢复需要经历饲养管理、疾病防治、遗传瓶颈三大关口。“每一关的攻破都需要科学研究作支撑。为此,中心引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,他们专注于饲养管理、行为调查研究、疾病分析治疗等领域,承担着大量科研任务。”谈及同事们出色的科研能力,他颇为自豪,“其中好多人已经成为了高级研究人员,有八位博士正在从事麋鹿相关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……”
2023年,中心将继续深入开展麋鹿遗传多样性评估、疾病防控、迁地保护工作,进行湿地多样性恢复研究,并与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首次实现两大麋鹿母系种群互换。
麋鹿保护非一朝一夕之功。“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,既艰苦又艰难,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俯下身子,把科学研究与野生动物保护紧密结合在一起,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。”白加德说。
来源: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
制作: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
记者/李慧 编导/任孝鹏 段大卫拍摄/张星海设计/孙燕燕 秦童